10月18日,“未來能源之路——互聯與變革”能源論壇在京舉行。《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在論壇上表示,新興的互聯網技術與新能源產業的結合未來將給能源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共享經濟有可能使能源的邊際成本降到零。
杰里米·里夫金表示,目前已有的能源結構已經成熟,并且能源十分昂貴,傳統能源的利用技術也很難獲得更高的能源效率。以石油等化石能源為基礎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貫穿了整個20世紀,目前已經達到頂峰。頁巖氣、致密氣、煤層氣等新的化石能源的挖掘,也并沒有給全球經濟帶來更多發展空間。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能源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這種機會將更多地提供給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
能源物聯網的建立,將極大地改變之前的能源生產方式。里夫金描繪了一個未來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的藍圖:利用分布式光伏技術,全球數以億計的人們將在自己家里、辦公室里、工廠里生產出自己的綠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聯網上與大家分享,這就好像在網上發布、分享消息一樣便捷,現有的能源體系和結構將被能源互聯網所替代。
“新能源如果與新的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能源格局,并將能源的邊際成本降為零,從而誕生一個全新的能源供應體系。人們不需要支付成本就可能生產自己需要的能源。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每個人多余的能源收集起來,建立起一個互聯網,將能源儲存起來。利用互聯網還可使這些能源在全球各大洲之間共享。”杰里米·里夫金說。
英國石油公司(BP)此前發布的《2035年全球能源前景》預測,在所有燃料消費中,增速最快的是可再生能源,將以年均6.4%的速度增長。到2035年,全球14%的電力產量將來自于可再生能源。據了解,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發展最大的制約是并網發電,如果有互聯網技術的協助,新能源將獲得飛速發展。
中國礦業聯合會名譽會長朱訓表示,我國化石能源生產比重已由1980年的96.2%下降到2013年的89.1%。化石能源有所下降,但仍在能源生產總量中占主導地位。優化能源結構,要把理想的能源構成優化模式和現實可行的優化方案結合起來,既要對未來能源構成的理想模式做好頂層設計,又要從現實可行的方案做起。
國網能源研究院電網發展綜合研究所所長張義斌認為,能源互聯網是一個類似于阿里巴巴的基礎平臺,能源在這個平臺上自由買賣。但這需要有相應的政策配套體系和制度才能實現。
業內人士認為,石油和化工行業一方面是能源的生產者,另一方面又對能源消費高度依賴。互聯網技術帶來的能源生產和使用方式變革,可能徹底改變傳統石化行業生產模式。
文章來源:中化新網http://www.ccin.com.cn/ccin/news/2014/10/21/3065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