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國家大力推進電網智能化,對輸配電設備技術要求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未來輸配電設備將是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數字系統控制技術、靈活高效的通信技術和傳感器技術,以及成熟的機械設計技術等諸多高新技術于一體的信息數字化、平臺網絡化、共享標準化、監控實時化、調節智能化的綜合性定制化產品。這對于行業的新進入者形成了較高的技術壁壘。
當前,輸配電設備制造商轉型升級時,面臨技術、設備、人才、營銷、專利等多方面的競爭。輸配電設備市場未來將呈現出高端化、自動化、信息化、集成化等特點,產品附加值將更高,中高端市場將占據主導,低端制造環節的市場集中度會有所攀升。其中,高壓特高壓、智能電網、智能變電站、系統集成等環節所蘊含的巨大市場容量會釋放出來,國內外巨頭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發電設備和輸配電設備企業之間彼此分割,且新能源發電設備和傳統發電設備企業之間也存在該問題,能夠擁有全領域電力設備制造能力的企業數量幾乎為零。
另外,輸配電設備企業要通過海外的投資、合資和并購,優化生產基地與銷售網絡的布局,加快對海外市場的滲透,增強我國輸配電設備行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與話語權。
事實上,我國電力設備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占有率逐年攀升,已經具備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舉例來說,我國水電設備、光伏產品、高壓開關產品大批量走出國門,以優異的性能和高可靠性為巴西世界杯比賽場館和城市居民用電提供了保障,這意味著西方國家慢慢打消對我國電力裝備的質疑,并開始逐步接納。
文章來源:中國投資咨詢網http://www.ocn.com.cn/info/201409/dw050951.shtml